当前位置: 首页 >> 异域风情 >> 文章正文

可笑可乐的中国特色英语

“Chinese Characteristic Mall”或许要好于“Chinese Characteristic Commerce Street”,但我仍然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译者想表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中心”(Traditional Chinese Mall)。但这个说法也有些讽刺的意味,因为这家购物中心太西化了,如果把装饰某些店铺的中国元素拆掉,就算把它放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也没人会觉得它格格不入。

一些标语还出现了十分离谱的拼写错误,以至于我需要问清楚中文的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通过这种方式我才明白“No Talls in Disorder”是指“No Street Vendors(不得摆摊设点)”。

工作比我想像中要难的多。我可以迅速把“Fire Channel”改成“Fire Exit”(消防通道),但有些难题和文化典故却难以破译。例如,中国喜欢在标识中自吹自擂。尽管说购物中心三层出售“著名国际品牌女装(Famous International Brands of Women’s Clothing)”并没有错,但我认为对楼层标志而言,“女装(Women’s Clothing)”便足矣。

然而,最艰难的任务是翻译一篇宣传常州商业的文章。坐在我们身后的大批翻译老师坚持要求我们把“top national brands(国家顶级品牌)”和“famous Chinese brands(中国著名品牌)”分列两项,尽管我认为没有一个说英语的人能够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输了这一局。

我和另一名外国专家还不得不说服我们的中国同事不要自己用英语造词。我们不得不解释“silver-collar(银领)”并不意味着真的比“white collar(白领)”更高级。这局我们赢了。

中国的翻译老师希望我们为每一处建议的改动附上理由。或许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本来可以更圆滑一些。我们说他们的部分译法“完全不通”,他们不高兴了。

后来,其中一名翻译老师告诉我,他们计划把这些建议译法提交给负责修订这些标识和文章的当地政府。我们的许多建议被写进了报告,特别是我们对为什么要做出此类修改的解释。眼下这些标识还毫发无损地呆在原处,但我想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某一天会突然有1,000名工人出现在街头,瞬间把这些标识全换掉。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大张旗鼓。

为见过的东西改名字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我曾去过友谊船库,那时它的英文名字叫“Confidant Boathouse”,而我现在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再去看看它的新英文名字“Friendship Boathouse”。但这样一来,恐怕我们在中国的生活会略失乐趣。当“Taking Care of Teenager”之类的标语消失之后,这个国家便失去了一点点独特性,当地人担心的不再是“青少年”(teenager),而是没人照管的孩子了。

声明: 本站内容遵循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共享协议. 原创文章转载 请注明转自 www.crazyenglish.info